「氢能领跑者行动」首期成果发布
构建氢能评价标准体系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氢能领跑者行动是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和中国科协指导下,加快推动氢能标准化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结合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际,以标准化为抓手,市场化为保障,从核心装备技术入手,逐步向整体项目过渡,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通过氢能领跑者行动,一是完善氢能产业链标准体系,引导国产装备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鼓励氢能自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二是入围氢能领跑者行动的产品优先推荐在行业氢能重大示范项目以及中国氢能联盟成员单位应用,加快关键装备技术规模化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制造迈进;三是结合氢能领跑者行动,建立我国氢能产业技术动态评估机制,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科技研发提供支撑。
正向引导可再生能源制氢
首期聚焦碱性水电解制氢等系统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指出,要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其供应体系。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0)》和《可再生氢100行动倡议》研究,我国2030年有望实现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装机规模达到100吉瓦,206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将突破1亿吨。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重要方式。
在此背景下,作为氢能领跑者行动首个标准化文件,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率先推出《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领跑者行动”性能评价导则》(T/CAB 0166-2022),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发起,国家能源集团、中船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十四家单位起草,与业界探索并共同打造中国首个氢能关键技术装备评价及测试平台,以保障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并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应用成本。
《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领跑者行动”性能评价导则》规定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评价模式、评测流程和测试方法,涵盖气密性、泄漏量、额定氢气产量、氢气纯度、静态试验测试等基础指标和电解制氢能耗、电流密度等核心指标,并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现场检测,结果在氢能领跑者行动官网面向业界公布。
全球水电解制氢市场需求呈现指数式增长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国家电投等纷纷加快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建设,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大。众多市场创新主体推出大功率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产品,但该领域尚缺乏权威的性能测试标准及测试平台。水电解制氢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对可再生氢成本平价化及制氢系统技术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并围绕“提高电解效率”、“耐久性”和“设备成本”三个关键降本性能指标进行技术研发。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市场已有100余家致力于水电解制氢装备研制的公司,且不少新公司也在短时间内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从其规模和各项技术指标看,新推出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亮点,制氢能耗不断降低、电流密度不断提高、使用寿命不断提升。资本的投入和从业者增加,必将推动技术加速进步,但这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对于水电解的各项技术指标需要通过长期运行和现场验证才能确定,其使用性能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单纯比较设计指标,没有市场化运营或第三方测试认证,会对氢能产业的发展起到误导作用。
报告结果显示,参与评测企业的基础指标均满足相关国标与氢能领跑者行动的要求。共有5家企业的产品入围首期白名单,分别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考克利尔竞立(苏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THE END -
图文来源于中国氢能联盟及网络公开渠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氢/回/顾
14项氢能标准纳入国家能源局「2022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